杂贝搏体育志封面百年巨变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大运河
一入了冬,大运河就格外有诗意。 红藕、残荷、枯苇,在游人心中都别有一番致趣。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 在独特的文化滤镜下,就算眼前一片萧索,心中尚有暖意升腾摄影。
聊到这,也让人不禁好奇,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大运河究竟是个什么样? 鲜为人知的是,从晚清开始,就有外国的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眼中的大运河。 他们的视角,可能与我们的完全不同,但都极富特点。 不拍名胜,不拍名人,不拍美景,透过这些照片,你会读出一个不一样的大运河。
这张照片拍摄于清末,拍摄者就是鼎鼎大名的英国摄影师Herbert Ponting。
也许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就能理解这一切。照片时间在1900到1906年之间,正是战火纷飞之年代。
方签罢辛丑条约,国库空虚,百姓民不聊生。彼时彼刻,谁有心情驻足,观赏这一池清水。
美国摄影师James Ricalton同样在1900年拍摄了一组照片,地点选在一处运河边。
舢板上,乘客们目视前方。河边,一名乘客坐在小板凳上,一旁,剃头匠在抓紧速度,给他理发。
城春草木深,当时,义和团运动正如火如荼,所有人脸上的表情都是行色匆匆,布满风霜。
觉醒年代,各种文化的影响,深入了千家万户,甚至到了江南水乡一处不知名的运河边。
小桥流水,古朴的建筑外,还挂着晾晒的床单被褥,这样的生活方式,可能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贝搏体育。
而在旁边的小船上,船夫正在忙碌,定睛看,他戴的居然是一顶礼帽。文化的交融,时代的剧变,就藏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里了。
时值秋冬,树叶已然泛黄,一位蓄着长须的老人搀着小孙子的手,漫步河边。身边还不时有行人,裹紧衣服贝搏体育,擦肩而过杂志封面。
老人穿着还是很传统的对襟的衣服,手里拄着一根拐棍,小孙子则穿着厚厚的红毛衣。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Dean Conger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拍摄过大量中国的照片。
有一组有关京杭大运河的照片贝搏体育,尤其具有感染力。那些傍水而生的人,总是有意无意地面露笑容。
比如照片上的这位大叔,虽然肩膀上衣服磨出了一个洞,但嘴边开心的笑已和身后的粼粼波光融为一体。
1985年,法国摄影师Yann Layma首次来到中国,开始了他在中国的拍摄之旅。
1991年,他在江苏宿迁拍摄了这样的照片:运河上的驳船成群结队,在窄窄的河道上大排长龙。
远处,还不断有船只往来,这么多的船只杂而不乱,透露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15年,国家地理再次重游大运河,并上线了纪录片《中国大运河:摄影师之旅》。
摄影师兼主持人Jeff Hutchens从北京出来,来到江苏,游历沿途城市,学习民俗,品尝美食。
正如上面的这张剧照,枝头垂坠着几朵红花,春江水暖,还有几只黑天鹅在遨游。
不见了1900年代异样的静谧,没有1910年代的大风大浪,而今的大运河更多地让人觉得岁月静好,觉得安心。
其实聊到这里,你应该看出来了,这些外国人镜头记录下的,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发展的一个侧影。
运河还是当年的那条运河,不舍昼夜,而运河边的那些人、那些物,已经焕然一新。
“16 岁,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的是我在中国的一种生活,很神奇。1979 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第一次签发针对个人的外国人旅游签证。我听到这个消息就睡不着觉,我要学习中文,我要拍中国改革开放。他们在叫我,我应该去。”
26日开始,位于北京市与河北省交界处的北运河杨洼船闸进入有水系统联合调试,预计6月初完成调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