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为什么学的越多越不贝搏体育会拍?
在2013年我搬去旧金山工作之前,其实也去过这里两次了。但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观察这个城市,直到我听到了2013年7月,李宗盛推出的十年来唯一录音室作品《山丘》。
李宗盛说,《山丘》是他十年前就想好的旋律,而直到发行两个月前,才最终完成的歌词。
词人写的词,其实就是他的人。十年的岁月,交付给一首歌词,他的经历与感悟,眼界与心胸,成长的痕迹、翻过的山丘,尽在其中。
如果这是中小学生的命题作业,老师让 大家在放学后的周末,去拍一张名为 《山丘》的照片,多少人会去拍非自然 的山丘?
摄影也是如此,它是一场修行。 审美/构图/镜头感/故事性的培养,对摄影师而言是长期的修炼,经验的累积。天赋当然是一个加成,有人升级快有人升级慢,但总体需要的经验值是一定的。
借用冯唐的“金线”理论,扩大点说,任何创造性领域都没有什么入门门槛,但它们中间横亘着一条“金线”。摄影也没有什么门槛,任何人用任何能拍照的器材,都能摄影。但摄影有金线。
摄影最终的提高,不来自摄影,而来自别的领域。绘画、建筑、文学、音乐、电影、设计等各类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的知识了解等等。
我在美国读建筑硕士的时候,问过设计课studio的老师一个问题。当我们有几个不同的概念和方案的时候,我们如何知道哪个更好?他的答案并不让我十分信服,直到我看到了一个乔布斯早期的采访。
记者问他,在设计过程中怎么知道哪个方向是正确的?乔布斯思索许久,说道“最终得由你的品味来决定摄影。”
在摄影入门之后,拍得多了技术提高了, 摄影师呈现的作品在质量上并不会有太大差别,但终极的差异性究竟在哪呢?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常常会有这方面感受,一个设计方案出来,效果图公司会做效果图,模型公司会做模型,多媒体公司会做动画,但什么是他们无法领会无法取代的?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你的人生观贝搏体育,你的品味,你读过什么书,听过什么歌,看过哪些电影,走过哪些路,爱过哪些人,经历过多少事情,翻越过多少山丘,都决定了在摁下快门的那一刻,你会拍出什么样的照片。
其实这与时代也是有关系的,中国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高速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气氛是很乐观的。人们在摆脱了物质生活的束缚之后,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当然要追求美好的东西。所以拍的美变成了一个普遍的诉求,这也是当前中国主流大众的审美倾向。我想在中国摄影史上,这一个阶段也可以叫做“中国式的浪漫主义”。对于任何一个人,或者是艺术家都多多少少会受时代气息的影响,所以想拍出独特的作品,除了技术和器材之外,我想更多的是摄影师对这个时代,对社会,对人的思考,包括对历史的了解,文化的积淀,对未来的期许都可以融入到作品中。
拍棚拍人像,糖水片有问题么?没有问题,他们是摄影在商业上的诉求,所谓商业就是要符合大众审美,要赚钱就要服务他人。你在专修摄影专业时就请该有觉悟,你是专业的,所谓专业就是能够忍受他人所不能忍受的无聊、重复的劳动、为了客户的满意按下快门,这才能体现你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这样的人叫做“摄影师”,以摄影谋生的一群人。于此相对的叫做“摄影艺术家”,只在乎内心的满足,而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商业价值。
我觉得对前路迷茫的时候看看历史也许会有所帮助,所以我诚心的推荐两本书内奥米•罗森布拉姆的《世界摄影史》,和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
ps:我特别喜欢看别人的故事,比如森山大道就曾在《街拍,我的信仰》这本书中坦言,他一开始因为贫穷只能从拍电影的朋友那里要来一大盘电影交卷拍完后最后剩下的无法拍摄的部分(我从另外的渠道听过一卷400尺的电影交卷,一般最后20尺基本上无法使用,因为拍摄一分钟24帧电影需要约90尺,但是20尺可是有6米多啊),自己装到胶卷盒中使用。由于电影交卷感光度普遍较低,也就只有ISO100甚至更低,而森山为了街拍不得不使用比较高的快门速度,所以拍摄的照片普遍曝光不足,也就是后来大家所说的森山大道的风格。这是森山的故事,那么你的故事呢?
摄影是一个入门极其简单,又很有回报的领域。大师的作品在鼓捣个几个月后,就好似能够学个七七八八,反正自己是可以那么认为的。如果比起绘画来说那简直太简单了。慢慢深入会发现要学习的技术很多,而这种回报也是很直接的。于是我们很容易点燃对于摄影的热情。
接下来我们看摄影发展史,大师的作品贝搏体育,发现另外一个世界向我们打开了窗户,但我们毕竟的直接观感是从影像上去获得的。我们没有大师为什么要拍摄这些照片的亲身感受。即便我们了解了这些感受,我们也并不一定有这种感受。
我们必须去滋养我们的感受让它长大到足以驱使我们去表达出来的地步。而表达的媒介和手段这时正好匹配你摄影的能力。
两者一旦不平衡,就有可能失之交臂。摄影的热情就此可能奄奄一息。但有时摄影的热情又像灰烬里的余温,被强烈的表达欲再次吹亮,发热。
我建议:放下一器材,出去走走。去看看其它艺术形式,小说,诗歌,绘画。或者尝试不同的摄影技术方法。建立一个专题去拍摄。
那些出名的摄影师,都不是因为摄影技术好,所以才出名的。如果你是以摄影师为目标,希望以艺术情怀来冲淡物质横流社会带来的心灵污染,就千万别一头钻进技术的洞洞里。
摄影技术,相对于绘画、声乐、舞蹈这些艺术形式来说,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儿,说穿了都不值钱。那些什么大光圈小景深、长焦压缩画面、柔光箱蜂巢主辅轮廓背景灯、双曲线中性灰磨皮、星轨HDR合成、高光阴影各种调色……只要你肯学,买到对应的教程,学个一头半个月或者大半年,准会的。器材?机身+大三元+黄金定焦+配件,最贵也就是一辆A0车的价;预算少的,一个C幅机身+狗头+几个定焦,五六千也可以玩。
技术、器材只是表达的工具,审美只是出品质量的上限,更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你的生活圈子,你的阅历,你的内涵,把你的修为融入照片中去。你是怎么看这个世界的,你的照片就反映了一个什么世界。
在zhihu上,我也回答了一些摄影相关的问题,对于不同阶段的题主,我建议是不一样的
我会建议你补全,不一定要全部都很精通,但是你起码要前期后期审美都要懂一点,这样才会有一个系统的思维。做任何事都要有系统性,如果有短板,你发挥就不自由了。
这时候,你可以模仿一些大师的作品,你看到一张照片会想象如何前期或者后期达到。你开始可以独立(拍摄到后期)拍一些糖水、人文、风景,然后P出来放在朋友圈QQ空间之类让人觉得哇~好厉害~大师~
我会建议你开始往内涵修为方面发展,因为此时你的照片是逆向开发的,空洞、没有灵魂。
什么叫逆向开发,就是别人研发的成品,你去揣摩如何达到贝搏体育,然后复制下来。比如哈弗H6逆向本田CRV,车卖得还很好,但是很多核心技术是逆向不出来的,比如动力总成、底盘为何要这样设计、配套厂等等。下文会继续说到这个关系。
这种风气在摄影届很多很多,这也证明了摄影里面本没有什么技术秘密可言。如果只是学习交流的话,是可以的,问题就是有一些歪门邪道。他们复制了别人的技术,当成是自己的东西,开山立派、故弄玄虚开班收徒,然而自己也就只是个技术熟练工——这种人不是大师,是师傅。
不要说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不是你在贫乏的生活中,弯下腰拍个落叶蚂蚁,逆着光拍下树叶剪影就是美,这些都是学生习作。如果原本生活就不精彩,硬逼着自己从一堆贫乏中发现的美,是日常美,很狭窄的。
那些拍风光的、拍城市的、拍商业大片的,甚至那些因为国内少而凸现出来让人觉得挖好厉害的“新锐”们、“私房”们,其实生活都是很不平凡的。说技术么,也就那回事儿。但是你能真的去到羚羊峡谷、珠峰大本营、北极科研考察基地么?你真的能找到成十上百具果体让你左摆右摆拍拍拍么?可能甚至连在自己家里组个影棚、买各种灯具回来研究布光都比较困难。
看着满屏幕的大师作品,其实不是你技术上做不到,而是根本没有拍摄这些事物的机会。大师的生平,绝对是不平凡的,如果你豁出去了要在摄影里撒点野,生活就不能循规蹈矩。要不然其实停留在上面说的进阶层次也蛮好的,平时可以记录一下美好的瞬间。
看看倍耐力的日历,帮这么多名模拍果照的摄影师应该很牛逼了吧?可单论摄影技术,放到国内也就是一般水平而已,各种不规范。但人家就是有这样的圈子能拍到这些题材,能让最全世界男人最口水的女人在他面前剥光猪,摆出各种勾引的动作。
我为什么拍不出大师的作品?我没有那种圈子人脉,没钱去游历旅行,甚至是不愿意折腾等一个好天气、布置一个好场景。
你可曾真正进入低层,进入街头巷尾,把自己伪装成他们的一部分,亲身体会到他们的生活一点一滴?
在(部分)摄影师眼中,化妆前和化妆后的靓模主播,PS前和PS后的照骗美女,都可以像图层一样分解剥离出来。
合格的摄影师,他看到一个景物,脑海里就能呈现出一张照片出来。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上面我说到的系统性了。
有些人像肖全那样,有特殊的经历和师傅,拍了好多名人,或者被他拍过的人成为名人
有些人像许熙正、九口、王动,在艺术圈子里长大天然有成堆的大妞可以脱光让他们游走摸索
同是拍女题材,荒木经惟是暴力怪诞、米原康正是擦边球的+商业、青山裕企还不给你看,只能对着绝对领域YY……
你会越来越不满足于copy别人,越来越不满足于没有自己风格,此时,你就开始“正向研发”,站在以往巨人的肩膀上,融合自己人生历练出来的修为,加上一丢丢的灵感和时机,duang!属于你自己风格的作品就出来了。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阶层,我惊讶有些人生活居然是这样有意思的,我惊讶底层人中居然也是如此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我怜悯社会的固化给他们带来无可提升无可摆脱的困境……
有一次我们在拍情绪片,一个摄影师拿过相机,说觉得调成黑白比较有感觉呃,另外一个学徒就在那里叼了根烟当模特。
照片出来后惊人地好,黑白灰的搭配下居然让展现出色彩来!整个照片的情绪是一致地般配!可是,当时的我却说不上来,为什么片子的感觉会这么好?
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渐渐开始明白,为什么当年那些照片为何这样好?
因为模特是对这种苦闷生活有着直接理解的学徒,而摄影师也非常懂得这种感受,彼此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
每个人都能够走上摄影这条路,这是一种生活情趣、精神享受。如果你打羽毛球不能入国家队,你就不打了吗?如果你考不上清华北大就不读书了吗?
如果因为摄影,你提高了艺术修养,发现了许多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好的新风景,是不是觉得真不枉来世上一遭?如果因为摄影,你买了越野车,约上三五红颜知己直奔新疆西藏,在壮丽的景色下面不仅能拍拍拍,还能piapiapia,岂不人生一大快事?
摄影是一个上止高堂下至平民都应该享受的东西,但记住一点,最起码要做到这点:
从50块一张照片到50w的全案拍摄,踩了数不完的坑,当然也赔了不少的钱。不停的犯错,不停的学,越学越觉得自己不会拍,为什么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我们在拍一些专业运动鞋的时候,除了保证色彩构图这些最基础的东西以外,你得去捕捉正确跑步动作,正确的肌肉发力感,你得真正能读懂步频,找到那几帧完美的时间贝搏体育,凝固完美的瞬间,而不是按着连拍瞎拍。又例如,最早我自己做美食摄影师的时候,一张完美的有食欲美食图片,要既能体现口味(味形),又要体现风味(时令,区域习俗),还有很重要的鲜味(食材本身的特点)摄影。
因为前面几年的技术关一过,剩下要学的都是对生活的理解,对某一个领域的理解,尤其是当自己阅片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自信的随便换一个领域的拍摄,或许键盘上理论技术都能行得通,但是真要拍几张,却发现自己狗屁不如,因为并没有实战总结的经验。
我在拿团队说一说,我这五年半中,随着市场的变化,拍过食物,3C,美妆,功能鞋服等等,但真要说在团队层面沉淀了什么经验也就只有在早期的美食和现在的运动鞋服上,有过有价值可保留的经验,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品类,是整个团队专心研究并且持续在做的,一点一点去克服去打破会遇到的困难,也因此,摄影真的太需要坚持了,太需要重复了,太需要专注了。贝搏体育贝搏体育贝搏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