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丨华赛创始人之一赵德润:华赛加快中国新闻摄影走向世界的步伐
j9九游会j9九游会j9九游会2005年3月,首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在中国深圳诞生,此后华赛连续举办了十二届盛大赛事。热爱新闻摄影的人们,特别是那些曾经参加过华赛的人们,回忆起当年评比时的盛况依旧十分怀念。近期,红船编辑部专访了华赛创始人之一,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赵德润先生。
华赛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从2005年开始,华赛先后成功举办过12届盛大赛事。从第4届到第8届,赵德润连任了五届华赛评委会主席。谈起华赛的创办过程,他的言语里充满了感情。
赵德润说:1957年,首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中国新闻摄影与世界新闻摄影的交流也是始于荷赛创办的第一年。当时中国著名摄影记者吕厚民、侯波等45人的45幅作品参加比赛并入选展览。
时隔30年后,1988年1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中国日报社联合将荷赛30年获奖作品选引进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让中国观众第一次集中看到了世界新闻摄影水准。当年10月,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蒋齐生为团长、13人组成的中国新闻摄影代表团出访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展出《中国新闻摄影50年(1937—1987)》,这也是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第一次集中在西方展示,同样引起了强烈反响。
筹备华赛是在2003年,我从新华社调到光明日报,时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是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于宁,新华社摄影部主任徐祖根和我是执行会长。那时世界上认同的重要新闻摄影赛事不多,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荷赛和普利策奖。鉴于荷赛在世界新闻摄影中的重大影响,中国新闻摄影人也想办一个属于东方视角的国际新闻摄影赛事。这个想法得到了时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同志的支持。后来,报告呈送给当时的中宣部部长同志,得到了十二字批示:“把好导向、精心组织,一定办好。”
依照这个批示,2005年3月,首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在中国深圳诞生。从此世界摄影文化形成了两个重要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一个是西方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一个是东方的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成为世界各地通过新闻摄影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首届华赛邀请荷兰摄影家、荷赛基金会委员文森特·门泽尔出任华赛评委。此后,每一届华赛都邀请荷赛的一位评委出任评委,而荷赛也经常邀请华赛评委参评荷赛。世界新闻摄影的一流专家以其国际专业水准和高度负责精神参加华赛评选。
有10多位荷赛评委先后出任华赛评委,曾担任荷赛评委会主席的阿根廷摄影家迭戈·哥德堡、孟加拉国摄影家沙西都·阿拉姆、美国《时代周刊》前图片总监米歇尔·斯蒂芬森、《时代周刊》前摄影部主任玛丽安·戈伦,分别出任华赛评委,为华赛的成长做出贡献。
华赛以从容开放的国际化心态来观察世界。因此,实现中国新闻摄影价值观念与国际新闻摄影评判标准的协调、自主创新精神与国际先进摄影文化的统一,便成为华赛的不懈追求。华赛评委会13位评委中,近年来外国评委一直占8个席位;外国稿件参评和获奖数量分别约占70%左右;华赛的评选规则符合国际摄影赛事通则。华赛的国际化、专业化和公信力使它迅速成长为国际摄影文化的新品牌。
徐祖根曾任华赛第一届至第三届评委会主席,我有幸担任第四届到第八届评委会主席,每一届同来自五大洲摄影专家共同评选世界各地数千名摄影师数万幅摄影作品。正如华赛组委会主席于宁所说,在短短几天的评选中,中外评委携手在缤纷的影像世界中畅行,对众多的佳作进行评说,以公正的眼光作出裁决,迅速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本来言语不通、肤色各异、素不相识的专家通过坦陈己见,切磋交流,加深了理解,建立了友谊。每举行一次华赛,我们就交一批新朋友。这些朋友回到各自的国家和地区以后,把友谊的种子播向四面八方,使更多的人了解华赛,关心华赛,踊跃参加华赛。
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不像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那样可以用比赛规则简单衡量,新闻摄影比赛既尊重影像一般规律,又有不同价值观、不同意识形态背景专业判断上的差异。实践证明,尊重影像规律是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一张照片打到投影上,没有文字说明,4秒钟决定取舍,就是看影像效果。在评委用表决器进行多轮表决过程中,越接近出奖、特别是越接近出大奖的时候,往往是讨论和争论最激烈的时候。
我曾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介绍华赛的东方视角和在国际摄影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引起与会专家关注。一些专家在提问中关注华赛评委是否有争论、争论些什么问题。实际上,每一届华赛都有密集的讨论和争论。评委们总是耐心细致地对参评作品反复比较,彬彬有礼地倾听同行发言,直截了当地发表各种不同意见。发言有时演变为激烈的学术争论,这种争论既发生在中外评委之间,也发生在外国评委之间、中国评委之间。每到这时,评选现场的媒体记者都睁大眼睛,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一起对准焦点人物。我们经常“宽容”甚至鼓励这种争论,因为争论得面红耳赤之际,往往正是评选出彩的时刻,不仅对一幅照片的取舍经过比较作出公正判断,而且争论中擦出的思想火花整理出来就是一段很有学术价值的文字。比如关于PS容忍度的争论,关于编辑过程中改变图片方向同图片真实性关系的争论,都涉及新闻摄影界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推动国际新闻摄影事业健康发展很有意义。
华赛组委会确定从第五届华赛起,将颁奖晚会改为简约而隆重的颁奖、首展典礼,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华赛论坛上。华赛论坛请国内外华赛金奖得主、摄影家和摄影理论家在论坛上面对面地与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交流,拓展华赛的学术平台。华赛和荷赛已有多年友好合作,今年要加大同荷赛、普利策奖等世界著名摄影赛事的合作交流,努力争取华赛获奖作品到国外巡展,为外国评委和获奖者来华参加评选和领奖提供各种方便;以国外评委和获奖者为媒介,加强同国外摄影组织、媒体视觉中心、图片社、画报社联系,为进一步扩大国际摄影文化交流合作做出不懈努力。
华赛所秉承的“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华赛所倡导的先进摄影理念,即“最开阔的新闻视野、最敏锐的洞察目光、最高超的摄影技巧、最快速的客观反映、最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历届华赛获奖作品,得到了中外新闻摄影界的广泛认同。但华赛在审美取向、价值观和人文诉求方面的东方视角,或与荷赛不尽相同。和平与发展是华赛永恒的主题,参赛照片着重表现当今世界诸多领域中的成就、冲突和解决矛盾的过程,表现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进步,表现人的命运、情感、意志和力量。以2010年度的评选为例,荷赛年度新闻照片《割鼻女孩》反映了阿富汗被丈夫割掉鼻子的惨剧,给人以震撼。华赛年度新闻照片《玉树痛别亲人》则反映了中国玉树地震灾害中一对年轻的藏族夫妻,在遇难亲属火化现场的悲伤。后者重在表现人在灾难中的命运与感受,给人更多思考。
在第八届华赛评选期间,我同荷赛执行秘书、美国七人图片社首席执行官斯蒂芬·梅尔斯进行了一次具有广泛共识的交流。梅尔斯先生认为,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摄影大国,直接辐射亚洲和世界东方。东方的华赛与西方的荷赛遥相呼应,相互影响各成体系。他从一名资深摄影人的角度指出,华赛有很大的国际推广的资本和空间,并介绍几十个著名摄影媒体和协会的联络名单与华赛共享,以帮助华赛的国际推广计划。华赛对和平与发展主旨的坚持奠定了人文关怀的基调,评出的作品体现的国际眼光和人性关注,显示了华赛作为一个立足东方的国际化赛事的独特角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华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