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一贝搏体育本杂志的封面有多少种可能?“《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展大开脑洞
11月24日下午,虽然天气寒凉,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内,大家热情高涨。这里,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画刊艺术中心主办的“《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展杂志封面,正式开展。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画刊》主编、策展人孟尧介绍说,展览源于创新和尝试,展出的内容都和2019年《画刊》封面图有关。吴俊勇、何工、陈丹笛子摄影、柯明等12位艺术家,以“媒体”为命题创作了封面作品,为观众展示了艺术与传统媒介之间,所碰擦出来的绝妙火花。
走进展厅,一整面墙的涂鸦十分吸睛,定神一看才发现,原来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文身图样,而最上方的一张女人背影的照片,就是《画刊》2019年第1期的封面。中国美术学院老师、艺术家吴俊勇介绍,这个作品的名称叫《封面就是书的皮肤》,他认为,纸质可以是媒介,手机可以是媒介,人的身体和皮肤也可以是媒介。“我将‘画刊’文在皮肤上,又把它拍成照片,做成封面,无形中,两种媒介打破了边界,很有意思。”
很多人好奇,这个背影里的人是谁?“她是一位杭州的女摄影师。”吴俊勇告诉记者,他在微博和微信公共号上发布征集后,大概有20多个人报名,有不同城市和职业的参与者,最终选择了这位摄影师。他觉得,作为一本杂志的封面,最好能起到在一堆书中脱颖而出的作用,一个女性柔美的背影,目光自然会被吸引。而这幅作品背后,更是把意义扩展到了人和书本上,也让更多人有机会去了解这本杂志。
在展区内,有一张风景照受到大家关注。乍一眼看去,图片上是松树,而远看发现,图片上的无数小星形组成了一张二维码,拿出手机扫一扫,竟出现了英文字“Help Me”。该作品的创作者李勇政介绍,作品名叫《等待救援的基站》,图片上的树其实是一棵复制树形发射基站。当观众走进作品展览空间,用手机扫码后,就会收到一段求救的信号。
之所以有这样的构思,源于他与纸媒的渊源。“《画刊》这本杂志曾经很有影响贝搏体育,以前经常读。我们那个时代学艺术的人,当时获得很多关于艺术与艺术界的信息,都是这样一些媒体单向度传播的。”李勇政认为贝搏体育,如今的4G、5G也似乎有着相同的力量,两者意象的碰撞,相信会给每个观众一点思考。
展墙上,贴着一个手机贝搏体育,一张长达两米多的对话聊天记录……你可以戴上耳机,听听手机里是谁在对话;也可以站在长长的聊天记录前,细细看聊天的内容。
这件作品名字叫《一次失败的封面计划》,也是《画刊》2019年4月的封面内容。不同的是,画刊上的封面图是,手写的聊天记录上,写着“一次失败的封面计划”几个大字。
柯明说,最初,自己想的是把自己化妆成不男不女的样子,但是,一次次的化妆造型,都不满意。怎么办?伴随时间越来越近,柯明和孟尧都有些着急。于是,孟尧拍板,“要不就做‘一次失败的封面计划’”。柯明说,怎么做呢?他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喜欢把聊天记录存下来。于是,诞生了把他自己和孟尧的聊天记录做成封面的样子。“设计了几个版本。有手绘的,有铅字版的……那段时间不断试错,每天干到凌晨两三点。”柯明说。
孟尧对现代快报记者说,《画刊》杂志今年46岁了,曾经是行业内的标杆,想要了解最新最全的艺术资讯,就要通过这本杂志。
为纪念杂志创刊45周年,《画刊》在2019年推出了年度艺术项目“《画刊》45周年封面计划”,力图以每年一次项目的方式携手艺术家,以媒体生产的形式联动艺术创作,对中国当代艺术现场提出某种问题,并形成整体性的艺术出版与传播序列。
去年项目策划伊始,孟尧就将“《画刊》封面计划”定性为一次复合型、系统性的媒体实验:每年设定一个命题,以12期为一个项目周期,每期杂志邀约1位艺术家参与封面计划。“封面之外,杂志每期还刊载创作手记与艺术家访谈。这些内容构成了‘《画刊》封面计划’基本面,也成为杂志媒体生产进一步深化与扩展的前提,探索纸媒的更多可能。”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本次参展的12位艺术家,吴俊勇、何工、陈丹笛子、柯明、龚新如、张权、谢晓泽、姚朋、李勇政、秦晋、黄小鹏、苍鑫,都是现在最先锋的艺术力量,他们从事绘画、摄影、装置等各个细分领域,为杂志封面增添更多“玩法”。
孟尧介绍,艺术家中有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授,有四川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还有很多职业艺术家,他们的想法是很多元的。“把作者媒介表达与思考路径的丰富性贝搏体育,链接到展厅,为艺术家寻着更多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之后,本次封面计划纸刊与展览的内容,还会被重新编辑与梳理,以图书的形态出版。那时,由纸刊内容生产、物理空间的艺术展览、主题文献出版共同建构的项目才真正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