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武汉摄影师8年拍遍全球200多家博物馆微博粉丝207万j9九游会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12日讯(记者周满珍)8年来,一个人,一台相机,用业余时间拍遍全球200多家博物馆。生活在武汉的“动脉影”在微博上拥有200多万粉丝,他让无数人喜欢上了博物馆。日前j9九游会,长江日报记者对“动脉影”进行专访,他说:“我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但我最认可‘知乎’网友对我的解读——持之以恒。”
“动脉影”是位“85后”,开始拍博物馆缘于2012年元旦,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我在西安可以呆一两个星期,天天逛博物馆。但真正给我带来震撼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何家村窖藏展,看到中国出土的最精致的唐代金银器,这些物品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质量来看,都是国内顶级的,宝石、白玉、金银器的质量特别高,我从此开始发现博物馆的好看与值得看。”
此时“动脉影”拍的还是旅游照,他把满意的作品发在微博上,因为只有几百个粉丝,开始看的人并不多。但他一直坚持发,慢慢有人在微博搜索时发现就随手转发,于是越来越多人来看、来转发他的微博。
真正让他初识走红滋味的,是2016年发布的一张南京市博物馆的南宋半月形玉梳,转发量达到了2.4万,很多粉丝也是从这张照片开始关注他的。截至目前,“动脉影”的粉丝已有207万,他拍遍全球两百多家博物馆,足迹遍及之处,既有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这样的世界级名馆,j9九游会也有国内各大博物馆。
“动脉影”每天晚上会固定拿出两个小时选图、修图,主要是调整颜色、背景,剪裁等,不会对文物本身的颜色做过多的干扰。“照片存量31万张,目前只在微博上发了1.4万张照片,即使不再新拍照片,还能坚持发微博三四年哦。”他笑着说。
因为工作忙碌,利用双休“打飞的”去看展,对“动脉影”是常事。他印象最深的是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时,他为了这幅画,周末专程飞去看。“宋代的书画类藏品由于材质脆弱,不可能长时间展出。2018年9月至12月,辽博做书画展览特展时,才把画拿出来。”他的太太当时还在坐月子,但是知道这幅画难得一见,也非常支持他去看,去拍。
更有趣的是,2012年休婚假,美国行二十多天,“动脉影”给自己安排了11家博物馆的行程。对大都会这样的世界级名馆,他更是特意选择开放到晚上的几天,每天一开门就进去,拍到晚上八九点。几天时间里,他不吃东西不休息,光在中国馆就拍了一整天,“拍东西经常跪着、蹲着,还得寻思怎么拍,一点不像度蜜月。”他拍照片最多的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这两家博物馆的中国藏品都是世界顶级的,我很兴奋,有机会还想一去再去。”
无论是拍国外还是国内博物馆,“动脉影”最爱拍中国文物,尤其是佛像。“我喜欢拍佛像的笑容和眼神j9九游会。博物馆的官方图片,为了显示器物的全貌,大多就是个登记照,这样的照片缺乏感染力,不能显示这些东西的美。佛像的美,可能就是在口、鼻、手等细节。”
看多了拍多了,“动脉影”对国内外博物馆里的名品了如指掌,甚至不需要额外做功课,“看到那些你在书里、纪录片里看过无数次的熟悉东西,如同老友相逢,感觉非常妙。”
“动脉影”把逛博物馆当成爱好,同一家博物馆,他要去好多次,“博物馆经常有临展,常设的展览也会经常更新,上次去不太特别注意的,再去一次又会有新的发现。”
他认为自己爱逛博物馆,和其他人爱看电影爱逛街,没什么区别,没想到粉丝把他当明星一样“追”。去辽博看《瑞鹤图》时,他在微博上发了一张照片,并配文说终于见到这幅画了。没想到粉丝根据定位闻风而至,当天有四五拨人把他认出来,求合影、求签名。粉丝识别他的办法也很简单,“他们发现展厅里,看得最慢的就是我。j9九游会”
“动脉影”并没有把拍文物当成工作,“每天把自己拍的美照,以及和文物相关的知识点分享出去,让大家惊喜,会激发大家更仔细地走进博物馆。经常有人和我说,就是因为你的原因,让我喜欢上博物馆,在审美上、知识上有了一个新的进步。”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