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回顾与思考
从2005年到2009年,第五届新闻摄影学会在各团体会员单位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认真推荐参评作品,积极参加业务研讨,展示湖北新闻摄影实力,扩大摄影鄂军影响。
近几年,我们在组织全省新闻摄影年度评选的基础上,积极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的作品。并取得可喜成绩。2005年武汉晚报金思柳、金振强和湖北日报田悦一举获得三个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两个。2006年襄樊晚报张楠楠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实现我省地市报新闻摄影中国新闻奖零的突破。2007年湖北日报郑元昌、张磊和楚天都市报宋枕涛各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一个。2009年。湖北日报杨发维和楚天都市报陈勇获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5年间8获中国新闻奖,如此业绩,在全国省市位列第一。
另外,在近两年的荷赛和华赛中,武汉晚报邱焰和孝感市委副书记李亚隆,湖北日报柯皓,长江日报高宝燕先后有7幅作品分获金奖和银奖,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在另一个全国摄影大赛金镜头评比中,湖北日报杨发维、柯皓两获金奖。
除摄影作品外,2006年在福建召开的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湖北日报社社长江作苏的论文获中国新闻摄影学术成就奖。另有8篇论文入选。在西安和沈阳召开的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湖北日报深度摄影版《焦点》的改革创新,被两度作为重点经验介绍,引起业内关注。2007年在沈阳会议上,长江日报获头版运用照片一等奖,湖北日报《焦点》版获摄影专题评比一等奖。2008年在新疆召开的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换届会上,湖北日报摄影部主任杨发维当选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2009年嘉兴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湖北日报头版运用新闻照片和摄影专版双双获奖,长江日报再获头版运用照片一等奖。
此外。我省还有一批新闻摄影工作者的作品在全国摄影艺术展、人民摄影报金镜头评比中获奖。2008年,三峡日报记者李风拍摄的《等待做实验的猴子》荣获美国《国家地理》动物类金奖。2009年武汉晚报周国强获中国摄影金像奖。
以上成就的取得,是我省新闻摄影工作者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结果,是各团体会员单位老总们重视培养摄影队伍。实践“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理念的结果。因为大家的努力,我省作为新闻摄影大省已被业内认可,说“摄影鄂军渐成气候”名副其实。
2、组织团体会员单位摄影部主任工作会议,围绕如何当好主任、带好队伍展开讨论。
2005年6月,在秭归县委的支持下,省直和武汉市、地市州报、企业报及大专院校的摄影部主任、摄影干事40多人,就如何带好队伍、多出精品开展研讨,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襄樊日报、宜昌日报、荆门日报、恩施日报等媒体作了专题交流。会议还结合实际以三峡古民居为题组织现场摄影比赛。
会后各报摄影部围绕带队伍、出精品积极探索,成为各家报社生动活泼、生龙活虎的一群。去年湖北日报摄影部编辑出版的《幕后――我与身边的摄影记者》一书,就是对省报摄影部这个团队的生动记述。正如封面上的文字所说,“每一张精彩的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则动人的新闻背后都凝聚着思考和汗水”。杨发维因此受安徽新闻摄影学会邀请,前去介绍团队建设情况并受到好评。
2006年,学会组织力量收集会员论文,编辑《我们在行动》论文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文集收集42篇文章。出版会员论文集,是本会的传统,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此项工作。论文集成了会员交流、提高业务水平的阵地,成了会员晋升职称的论文平台。除文集外,在新闻刊物上,也不断有会员们的文章发表。
近5年,学会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团体会员单位摄影骨干,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探索交流。
2006年5月,学会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人民摄影报和武当山特区管委会共同举办聚焦武当新闻摄影大赛,邀请全国和我省团体会员单位共45家媒体、60多名摄影记者参加此次活动。大赛共收到参评作品500余幅。参评版面28个。在北京请专家进行了评比,武当山方面对比赛产生的宣传效果和影响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2007年7月,学会又组织在汉6家主要媒体聚焦光谷,以摄影人独特的视觉看光谷,随后将收集到的照片进行交流评比。此次活动不仅为摄影记者采访高科技云集的光谷提供了便利,更重要是就新闻摄影如何反映科技新闻这一主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年初抗击冰雪,我省摄影人战斗在冰天雪地第一线年一遇的雪灾,并与省记协一起举办抗击冰雪的新闻摄影展览。
5.12四川地震,我省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第一时间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尤其是省城媒体,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长江商报、湖北日报等记者在灾区一线拍摄了大量记录灾情的照片。楚天都市报率先举办我们在现场摄影展览,并在省直机关和大学巡回展出,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看完展览后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楚天都市报摄影记者还多批次到省直机关作抗震救灾事迹报告会,长江日报的抗震救灾摄影展览也在武汉高校巡展。一批摄影记者获得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7月,由省新闻摄影学会和湖北日报共同发起中部六省新闻摄影高峰论坛,成为全国区域性新闻摄影学术论坛,六省轮流承办,六省分别担任轮值主席。在2009年11月合肥举行的第二届高峰论坛上,推举湖北日报摄影部主任杨发维为六省新闻摄影高峰论坛联盟盟主。
2009年,围绕建国60周年,我们摄影人创新报道手法,以新旧对比的形式,以大量真实的影像资料,讴歌建国60年来巨大变化。楚天都市报学会和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建国60年大型图片展览,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2009年,学会先后组织5次专题摄影比赛和交流活动:浠水油菜花、通山古民居、秭归漂流、聚焦天兴洲和宜昌西陵新貌。
近两年,学会加强了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联系,组织我省会员单位积极参加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交流。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先后派出20余人次参加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全国各地组织的交流活动。襄樊日报、孝感日
报、十堰晚报等也先后派出采编人员参加不同主题的摄影交流。2007年10月,学会4名成员实现与台湾新闻摄影同行的交流。在台湾期间参观他们的摄影展览,了解台湾媒体摄影记者的工作情况。
近些年来,由于人员变动,新闻摄影后备力量不足。2006年和2007年,学会与湖北日报联手,共举办三期新闻摄影高级培训班,240人参加了培训。及时吸收了一批新闻摄影的新人,发展一批年轻的、有知识的、热爱新闻摄影工作的新会员。
值得专门一提的是湖北日报视界图片网的运行。面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湖北日报摄影部与荆楚网合作开通视界图片频道。发展签约摄影师,一举改变了湖北日报缺图片的历史,且质量也有了提高。这种纸网融合的模式为新闻摄影打开了另一扇窗。
这5年是大事很多的5年,也是新闻摄影大有用武之地的5年。我省新闻摄影工作者不负使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重任,用镜头真实地纪录了历史,记录下我们社会前进的足迹,可以说。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用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来烛照现实的社会生活,来指导我们到生活中去发掘去捕捉,通过手中的相机,把这些思想、理念、观点转化为鲜活的新闻图片,转化为感人的可视形象,转化为有思想、耐咀嚼的瞬间画面,是我们专业新闻摄影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随着数码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新闻摄影获得飞速发展与进步,但同时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又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近年来,j9九游会国内国际一些新闻摄影大赛和评比中屡屡曝出新闻失实的丑闻,我省也曾发生过一些风波,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新闻摄影的声誉,j9九游会也给我们敲响警钟。
2007年10月以来,有两桩由照片引发的丑闻轰动全国,乃至轰动整个华人社会,这就是“老虎门”事件和“艳照门”事件。最近通过百度搜索,关于老虎门事件,点“周正龙”三字搜出信息317万条,专题66个,点“周老虎”三字搜出信息131万条,专题100个;关于艳照门事件,j9九游会点“艳照门”三字搜出信息117万条,专题100个。点艳照门主角“陈冠希”三字更搜出信息2040万条。上述数字。充分说明这两大丑闻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当然这里的照片都不是新闻照片。也不为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所拍摄,而且事情都还没有最后结案。我们没有必要拉扯到新闻摄影上来。但从老虎门事件来看,至少有一点启示十分明确,那就是随着摄影技术、摄影设备的日益普及。随着信息传播的日益快捷,照片包括新闻照片的真实性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关注。受众千万双眼睛无所不在的监督是公众知情权的生动体现,也是民主意识的可贵觉醒。对于我们专业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它提醒我们,在真实性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马虎,照片一经发表就有千万双眼睛盯着你。老老实实的工作态度和对真实性原则的坚守是摄影人的道德底线,也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为此,学会于2008年在恩施常务理事扩大会上发表恩施宣言,向假照片宣战。
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报纸要大标题,大照片,短文章,愉快阅读。”人民日报今年的改版。对新闻图片的运用有了大的突破。他们提出纸网融合的理念,创新了新闻摄影运行的新机制,为党报新闻摄影走出一条新路。在中国新闻摄影进入一个全面繁荣与大发展的时期,纸媒体和新的网络媒体都在争夺影像资源。刚刚召开的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和中部六省新闻摄影联盟高峰论坛,都提出了“纸网统筹”的概念。湖北是新闻摄影强省,省新闻摄影学会有责任将大家聚在一起,就当前新闻摄影发展的趋势,结合湖北的实际,进行探讨研究。
学会是学术组织,其宗旨就是组织会员探讨新闻摄影的内在规律,引导从业人员提高新闻摄影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摄影界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我看来,这种变化源于三大革命性变革。即拍摄技术与传输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传媒形态的革命性变革、传媒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革命性变革。三大变革带来新闻摄影空前的繁荣,也带来许多新的矛盾与问题。困惑与挑战,需要研究探讨。尤其要积极投身报纸与网络融合、报纸与网络的互动。学会下一步仍将保持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紧密联系,积极参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活动,及时传递最新研究动向和理论成果,组织会员就一些全国关注的前沿课题进行研讨,并继续在适当的时机组织代表团对外交流。